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宋艳华教授带队针对临港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开展部门调研

发布者:韩博文发布时间:2025-03-28浏览次数:10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全国及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推进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模式创新,为上海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示范培训提供实践支撑。2025325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宋艳华教授带领调研团队聚焦临港实践,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

调研过程中宋院长及调研组成员围绕临港新片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创新实践成果海绵城市建设的“临港经验” 南汇东滩湿地保护的挑战与突破以及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协调发展等问题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生态和市容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度交流。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临港新城作为上海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行示范区,针对临港独特地理区位和建设定位出发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生态治理路径。调研组详细询问了临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技术应用、政策支持及公众参与机制。生态和市容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对于滴水湖环境治理和居民生态建设满意度等内容进行了针对性解答。同时,调研组成员着力挖掘鲜活案例,重点关注临港新城如何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据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临港通过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引入绿色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成功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调研中,生态和市容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对南汇东滩湿地作为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的重要性其保护工作面临多重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调研组了解到,临港通过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推动社区共管模式,有效破解了生态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为湿地保护提供了“临港方案”。  

本次调研座谈会是上海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示范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临港新片区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调研组希望总结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和推广价值的实践案例,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注入“源头活水”。  

宋艳华教授表示,下一步调研组将结合座谈会成果,进一步完善案例库建设,在高校思政课堂中推广“临港经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发展观,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也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探索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