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Mao Ze-dong’s Views And Systematic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
课程代码 | 2110022 | 课程学分 | 3 | |||
课程学时 | 48 | 理论学时 | 40 | 实践学时 | 8 | |
开课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适用专业与年级 | 本科所有专业 | |||
课程类别与性质 | 通识教育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
选用教材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修订版 | 是否为 马工程教材 | 是 | |||
先修课程 | 《思想道德与法治》A2110014(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A211001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2110001(3) | |||||
课程简介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门公共必修,也是与现实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课程,在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帮助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自觉认同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 | |||||
选课建议与学习要求 | 本课程性质为通识教育必修课,适合所有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建议二年级下学期学习。 | |||||
大纲编写人 | (签名) | 2024.01 | ||||
专业负责人 | (签名) | 审定时间 | 2024.01 | |||
学院负责人 | (签名) | 批准时间 | 2024.01 |
(一)课程目标
类型 | 序号 | 内容 |
知识目标 | 1 | 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
2 | 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 |
能力目标 | 3 | 提升学生运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辨和应用能力。 |
4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社会实践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增强其实践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 |
5 | 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要义,并能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运用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 | |
素养目标 | 6 | 引导大学生认同党的基本理论,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7 | 引导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学生“饮水思源,永怀感恩,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 |
(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LO1品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遵守法律法规、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校训,积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诚信尽责、爱岗敬业; 诚信尽责,为人诚实,信守承诺,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勇于担责。 |
LO3表达沟通:理解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能在不同场合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有效沟通。 |
LO4自主学习:能根据环境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主动地通过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讨论、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
LO6协同创新:同群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做集体中的积极成员,善于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善于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来提出新设想。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度 | 课程目标 | 对指标点的贡献度 |
LO1 | ①②③ | H | 6.引导大学生认同党的基本理论,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100% |
7.引导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学生“饮水思源,永怀感恩,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 | 100% | |||
LO3 | ①② | M | 1.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 80% |
5.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要义,并能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运用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 | 80% | |||
LO4 | ①② | M | 2.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 80% |
3.提升学生运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辨和应用能力。 | 60% | |||
LO6 | ①② | M |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社会实践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增强其实践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 80% |
(一)各教学单元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
1.教学体系及教学重难点
课题 |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 |
第一单元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逬程与理论成果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
第二单元:毛泽东思想 |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与革命任务、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线和基本纲领 |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依据、内容和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 | |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特点以及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取得重要理论成果、初步探索意义 | 初步探索的意义;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 |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
邓小平理论 |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 |
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2.教学目标
序号 | 内容单元 | 知识目标 | 能力目标 | 情感目标 |
1 | 导论 | 1.了解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性 2.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 3.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4.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 提升运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
2 |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1.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3.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 掌握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原则方法,自觉抵制“非毛化”错误思潮,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 牢固树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不可动摇,使其内化为行动和思想的自觉。 |
3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主要依据 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 4.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 1.提升学生学党史、悟思想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对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1.做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不断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 2.体会中国新道路探索之艰辛与曲折,从而“牢记初心,不忘使命” |
4 |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把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过程与内涵 3.掌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 提高学生在历史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能力。 | 使学生懂得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的必然性,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
5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1.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意义 3.理解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 能根据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的分析思考,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 能够明白和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相信我们党是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 |
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 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3.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 增强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
7 | 邓小平理论 | 1.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精髓 2.理解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3.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 1.运用邓小平理论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习邓小平创新思维,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 体会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
8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1.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 2.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3.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提高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学习、工作、生活的能力。 | 1.养成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 2.使学生从内心真正认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9 | 科学发展观 | 1.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掌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学习、工作、生活的能力。 | 使学生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
(二)教学单元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单元 | 1 | 2 | 3 | 4 | 5 | 6 | 7 | |
第一单元:导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逬程与理论成果 | √ | √ | √ | ||||
第二单元:毛泽东思想 |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 | √ | √ | √ |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 | √ | √ | √ | ||||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 | √ | √ | √ |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 | √ | √ | √ | ||||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 √ | √ | √ | ||||
邓小平理论 | √ | √ | √ | √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 | √ | √ | √ | ||||
科学发展观 | √ | √ | √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 教与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
第一单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逬程与理论成果 | 专题讲授、线上学习、案例分析、问题探究法、视频教学 | 作业成绩 | 6 | 1 | 7 |
第二单元: 1.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专题讲授、线上学习、主题演讲、自主学习、情景教学 | 社会实践成果 | 4 | 1 | 5 |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专题讲授、线上学习、案例分析、合作学习、体验教学 | 课堂实践作品展示 | 6 | 1 | 7 |
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专题讲授、线上学习、视频教学、主题演讲、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 演讲并进行作品展示 | 4 | 1 | 5 |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专题讲授、线上学习、视频教学、主题演讲、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 演讲并进行作品展示 | 4 | 1 | 5 |
第三单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 专题讲授、线上学习、合作学习 | 随堂考试、作业成绩 | 4 | 1 | 5 |
2.邓小平理论 | 专题讲授、线上学习、案例分析、问题探究法、视频教学 | 课堂实践作品展示 | 4 | 1 | 5 |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专题讲授、线上学习、主题演讲、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 作业成绩 | 4 | 0.5 | 4.5 |
4.科学发展观 | 专题讲授、线上学习、案例分析、主题演讲、 | 机考 | 4 | 0.5 | 4.5 |
合计 | 40 | 8 | 48 |
总评构成 | ||||||||||
1 | 40% | 期终考试 | 40% | 30% | 30% | 100 | ||||
X1 | 20% | 一次课堂测试 | 40% | 40% | 20% | 100 | ||||
X2 | 15% | 社会实践 | 40% | 20% | 40% | 100 | ||||
X3 | 10% | 课堂表现 | 40% | 30% | 30% | 100 | ||||
X4 | 15% | 在线学习与互动讨论 | 30% | 20% | 20% | 30% | 100 |
评价标准细则
考核项目 | 课 程 目 | 考核要求 | ||||
优 100-90 | 良 89-75 | 中 74-60 | 不及格 59-0 | |||
1 | 1 | 展现对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在主客观题上给出正确答案 | 能够熟练地结合所学知识作答,选择的方法和材料十分契合,观点具有原创性,错误率在10%以下。 | 基本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作答;解题过程显示学生对所学知识或概念比较熟悉,错误率在20%左右。 | 解题过程显示学生对所学知识或概念不太熟悉,基本达到预期学习结果,错误率在30%左右。 | 没有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对各知识单元的掌握程度达不到预期学习结果,错误率在40%以上。 |
X1 | 3 | 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 能够准确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正确表述原理内容 | 能够准确找出问题所对应的知识,在表述所学知识内容方面不全面 | 能够准确找出问题所对应的基本知识,但是没有表述所学知识的内容 | 不能准确找出问题所对应的基本知识,或者应用所学知识不全面 |
X2 | 4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展示各类实践教学成果 | 主题突出,视角新颖,贴近生活,真实感人,给人启迪,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 | 视角较新,思想健康,格调高雅,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并有一定应用价值 | 选题尚可,成果借鉴较多,没有自己的研究观点,没有按规范要求撰写 | 选题陈旧,登记表填写内容不够完整,不符合规定要求 |
X3 | 6 | 学生能够按时上课,课堂讨论积极发言,遵守课堂纪律 | 全勤,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积极主动发言,能够与教师互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 偶有请假,认真听讲,主动发言,课堂提问能够与教师有效互动,能够按要求参加与学习有关的活动 | 旷课2次,不主动发言,学习主动性不强,热情不高,但能够听讲,偶尔玩弄手机 | 旷课3次以上,课堂不认真听讲,如有玩手机游戏,看视频等情况;学习态度不端正,无心向学 |
X4 | 2 | 学生就教学内容自主学习、观看课程视频,参与主题讨论、抢答、测验等课堂互动环节 | 经常登录学习,认真观看视频、对其中的问题及困惑在主题论坛发帖讨论,网络互动贡献率高 | 比较认真地观看视频、课件,较为参与班级论坛并发帖讨论,网络互动贡献率较高 | 在线观看有旷课或中断情况,偶尔参与课程讨论帖讨论,网络互动贡献率一般 | 很少登录网上学习平台很少观看视频、课件,网络互动贡献率,互动频率低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