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2】
面向专业:【全校本科生】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选修课,院级选修课】
开课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使用教材:《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张开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参考书目:
1.《儒教与道教》,[美]韦伯著,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3.《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4.《吾国与吾民》,林语堂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5.《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著,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6.《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金元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7.石麟:《中国传统文化概说》,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课程网站网址:无。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此处概述课程的研究对象及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与地位,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总体了解。(300-400字)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主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展开,重点主要在精神文化方面,体现为专题阐释与讨论相结合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功能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概貌和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境遇和未来展望,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要与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相结合,同时,还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各部类的基本知识。本课程信息量较大,涉猎面较广,要学好本课程需要同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知识。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知识底蕴,养成中国文化传达的人文理想和文化人格,有助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选课建议
本课程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概貌和基本特征为主,着重进行中国传统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解读与传承,目的是加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适合对文化、历史、哲学等人文社科类感兴趣的同学。
四、课程目标/课程预期学习成果
序号 | 课程预期 学习成果 | 课程目标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 | 教与学方式 | 评价方式 |
1 | LO311 |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内在发展规律和精神特征,研习中华元典; | 理论讲授、课堂讨论 | 作业 |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特点; | 理论讲授、课堂讨论 | 作业 | ||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的处境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 理论讲授、课堂讨论 | 作业 | ||
3 | LO711 | 1.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有较为系统的了解、理解和把握能力;能较为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特征,并对中国当下社会、中国人的独特生活方式、独特民族性格和心理特征有较好分析能力;辨别良莠,开创民族文化的美好未来。 | 理论讲授、课堂讨论 | 论文/出勤 |
五、课程内容
第一讲 文化的概念与基本功能 (2学时)
一、文化的概念中西方来源
二、本课程对文化概念的界定(重点与难点)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使人类以超自然方式生活的、可以传承的全部成果之总和。
四个要点:来源:人工的;作用:使人类超自然生活;特点:可以传承:对象:一切人类创造的成果总和。
三、文化的分类与功能:
(一)文化的基本分类: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二)文化的基本功能:阐释功能、评判功能、实践功能;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
(一)中国概念和实体的形成与完成
(二)中国人的由来:本土与外来说
(三)传统文化的范围
第二讲 中国古代分权时代文化发展概观(上)
一、中国文化产生的基础(重点与难点)
(一)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二)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
(三)血缘村社为主的聚落方式
三大基础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决定性影响。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环境挑战-人类应答论;地理环境对经济生产方式的决定性影响;物质生产方式与散居或聚居的内在关系;中国古代村社聚居的基本原则:血缘同一。
第二讲 中国古代分权时代文化发展概观(下)
一、前三代的文化萌芽期
距今4000-8000年间的前三代文化遗存。长江流域的高庙、凌家滩、河姆渡、崧泽、良渚文化;黄河流域中游的前仰韶期和仰韶期文化;黄河流域中下游的龙山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石器与玉器;农业、渔猎与游牧;
二、三代的文化奠基期:(重点与难点)
政治体制:从酋邦到酋邦国家到方国到王国;
经济生产方式:确立了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
聚落方式:确定了血缘为纽带的村社聚落方式;确立了宗法制的基础地位;
三、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繁荣与转型期(重点与难点)
(一)春秋战国的政治体制:分权社会的极致,集权社会的肇始;
(二)春秋战国文化景观: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诸子蜂起与分权时代的内在关联;诸子思想的共同特征;
(三)春秋战国时代文艺的繁荣
艺术上歌舞音乐雕塑彩绘的繁荣;文学上诗散并茂、个性凸显
第三讲 中国古代集权时代文化发展概观(上)
一、集权时代政治文化发展概貌:(重点与难点)
集权制框架中分封实践及其失败;集权制中的君相分权与君主专权;集权制时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帝国集权制的利弊;
二、集权时代物质文化发展概观:
中央王朝对生产资料的掌控;对赋税的掌控;对商贸活动的掌控。对财富分配的掌控。中国古代集权社会的“黄宗羲怪圈。”
第三讲 中国古代集权时代文化发展概观(下)
三、集权时代的精神文化发展概观:(重点与难点)
集权时代的思想文化发展:汉代初用黄老——独尊儒术——三教并兴——理、心二学并峙——明清思想衰落。
四、集权时代的艺术发展概况:
音乐-书法-雕塑-绘画。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
五、集权时代的文学发展概况:
秦汉文学殿堂的空寂——建安南北朝文学的小繁荣——唐宋文学的大繁荣——元明清文学的衰落。集权时代朝廷对文学的掌控方式,文学的守戒与逃逸。
六、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性质与特征(重点与难点)
内陆河流型文化;自然经济的文化;实用理性的文化;人本世俗的文化;人天合一的文化;宗法人伦的文化;中央集权的文化。
第四讲 中国古代物态文化
一、饮食文化
酒文化、茶文化、食文化等的类型与特征
二、服饰文化(重点与难点)
中国服装的基本结构:衣裳、深衣、褐衣;冕服;
中国服饰的基本发展过程:秦汉衣饰-魏晋衣饰-唐代衣饰-宋代衣饰-元代衣饰-明代衣饰-清代衣饰。各代衣饰的结构特征;
三、建筑文化 (重点与难点)
宫殿、民居、陵寝。典型建筑:西北地穴或半地穴式建筑;南方干栏式建筑;紫禁城;四合院;福建土楼;中国建筑积淀的文化精神;
四、交通文化
驰道、桥梁、车马、轿子。中国古代交通工具中的等级意识。
第五讲 中国古代节庆与礼俗文化
一、中国古代节庆文化
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阳、中秋;
二、中国古代丰收与生命礼俗(重点与难点)
中国古代丰收礼俗:春社与秋社;禳灾仪式;
中国古代生命礼俗:诞生礼俗-成丁礼俗-结婚礼俗-丧葬礼俗;
三、中国古代其它祭祀礼俗
祭祀对象:祭天、祭地、祭祖、祭神鬼;祭圣贤;祭品种类:动物、植物、人、玉帛。
四、中国节庆与祭祀礼俗的文化特征与精神:(重点与难点)
文化特征:民族性、地方性、传承性;文化精神:顺应自然;强化族群意识,强化血缘伦理;
第六讲 中国古代制度文化
以秦以后集权帝国时代制度文化为主,兼及分权时代制度文化。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重点与难点)
宗法制对中国古代各种制度的基础意义。帝王制度;中央政治体制;地方官吏体制;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二、中国古代监察司法制度:
监察司法机构的设置与变化、职能、法典的编制;
三、中国古代经济制度:(重点与难点)
从西周到明清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变化。
第七讲 中国古代文字
一、人类信息传播的几种方式及其意义
体传-语传-字传-电传;传播媒介与信息类型和质量,信息与人类文化世界;
二、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重点与难点)
甲骨文的构形特征;甲骨文的构造方式;“六书”的基本构成;中国文字的发展过程:
三、中国文字潜含的民族思维特征(重点与难点)
第八讲 中国古代重要典籍
一、中国古代典籍积累与分类方式
中国古代典籍积累;中国古代典籍分类方式
二、中国古代儒家重要典籍:(重点与难点)
从六经到九经到十三经到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的基本内容构成;
三、中国古代重要历史典籍
秦以前春秋战国历史典籍;秦以后二十四史与二十六史;前四史的编撰体例和结构;
四、中国古代其它重要典籍:
先秦诸子典籍;重要文集别集;重要丛书类书;各类典籍举要;
第九讲 儒家文化
一、儒学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二、先秦儒学重要思想家思想简介(重点与难点)
孔子仁礼学说;孟子仁政学说;荀子劝学与天论;董仲舒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学说;朱熹理学核心思想;王阳明心学核心思想;
三、儒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精神与人格;品德与教育;尊孔与道统;
第十讲 道家文化
一、道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先秦道家思想的几个来源;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老子思想的发展传播。先秦庄列之学;汉初黄老之学;魏晋玄学中的道家核心;玄学经典“三玄”;唐宋儒、释、道三种思想交互对话产生的宋代理学;道家思想对汉代兴起的道教的影响,老子在道教中的地位;
二、道家主要著作与思想(重点与难点)
1.道家主要著作:老庄一派:《老子》、《庄子》、《列子》;黄老一派:《管子》中《心术》、《白心》、《内业》、《淮南子》;
2.老子学说:
关于道;道的宇宙本体论特征;道的存在形式;道的运行规则;道的体悟途径;道与人世;
3.庄子学说:
从宇宙本体论对老子道的发展;从道的高度看世界:齐万物、一生死、求逍遥。从生命角度对道的追求和领悟:心斋、坐忘、复归自然。
三、道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对传统社会政治的影响;对古代科技的影响;对道教的影响;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对东亚及西方社会的影响;
四、道家思想对道教的影响
道教的思想来源与道家;道教的起源;老子在道教中的地位;道教的发展过程;
第十一讲 佛家文化
一、佛教在印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释迦摩尼的出生、修行;释迦牟尼思想在印度的传播过程,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阿育王对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佛教在印度的衰落;
二、佛教在中国与东亚社会的传播与发展概况
佛教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的大发展;佛教在隋唐获得国家层面与儒道同等地位;佛教与儒道二教的冲突与融合,佛教的中国化产物——禅宗;佛教在东南亚、东北亚的传播。
三、佛教思想的基本知识:(重点与难点)
佛教分为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三种,后二者在原始佛教基础之上相继发展,三者思想有一贯性也有区别。
1.原始佛教核心观念:
四圣谛;六道轮回说;业力说;五蕴说;须弥山说;三法印;
2.佛教义理的一些基本法则:
缘起法则、因果法则、业报法则、空的法则、无常、无我法则、心性自立法则。
3.佛教基础的修行方式
佛教修行方法很多,重要的就是要实践六度、八正道。
四、佛教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十二讲 中国古代诸子思想
一、法家思想:(重点与难点)
1.法家主要人物与发展概况
2.法家核心思想:帝王统治学说,法、术、势、驭臣与驭民。
二、墨家思想:(重点与难点)
1.墨家发展概况与主要人物;
2.墨家主要思想观念:非攻兼爱、天志明鬼、节用节葬、尚同尚贤。
三、兵家思想:
1.兵家主要人物与发展概况;
2.兵家主要思想:不轻启战端(慎战)、启战条件(五事)、战争前提(知彼知己)、战争谋略(战略战术,三十六计);
四、阴阳家思想:
1.阴阳家主要人物与发展概况;
2阴阳家主要思想: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五德始终
五、名家思想:
1.名家主要人物与发展概况:
2.名家主要思想:名实相副、历物之意、白马非马、离坚白。
第十三讲 中国古代艺术
一、史前的艺术
距今4000-8000年间史前文化遗址中的乐器、雕塑、纹饰、图绘。说明中国史前先民已经有较为丰富的审美与艺术活动了;
二、商周至春秋的艺术
两个艺术繁荣时期,一是晚商早周,二是春秋战国;丰富的乐器与乐曲,独特的雕塑和纹饰。
三、秦汉时期的艺术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重点与难点)
1.乐舞:2.雕塑;3.书法;4.绘画;
五、隋唐时期的艺术(重点与难点)
1.乐舞;2.书法;3.雕塑;4.绘画;
六、宋元时期的艺术:(重点与难点)
1.乐舞;2.书法;3.绘画;4.陶艺。
七、明清时期的艺术:(重点与难点)
1.乐舞;2.书法;3.绘画;4.建筑。
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文学
一、中国文学发展概览(重点与难点)
1.先秦文学;2.两汉文学;3.魏晋六朝文学;4.唐宋文学;5.元明清文学
二、抒情文学主要体裁与特征
1.诗歌;2.词;曲;4.中国抒情文学主要特征:
三、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主要体裁与特征
1.史传文学;2.小说;3.中国古代小说的主要特征;
四、中国古代戏剧文学的主要体裁与特征
1.主要体裁:南戏与北杂剧;
2.主要特征:综合性艺术、虚拟性、程式化。
第十五讲 中国古代养治与科技文化
一、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与生命认知(重点与难点)
1.养生的重要性;
2.养生的基本方式:情志调节、运动养生、按摩推拿、饮食调养、起居调适
二、中国古代医治文化(重点与难点)
1.病理病因的诊断;
2.疾病的治疗:辨明标本,相应而治;辨明逆从,相机用药;未病先防,已病早治;
3.中国养治文化内涵的生命认知:气化论、阴阳五行观、天人合一观;
三、中国古代生产技术
1.农业生产技术;2.矿冶开采与冶炼技术;3.器物制造技术;4.天文观测技术;5.数学;
四、古代科技文化潜含的自然认知和思维特征(重点与难点)
1.自然认知:阴阳五行自然观、易学自然观、理学自然观;
2.思维特征:观象思维、功能思维、对待思维、流转思维、整体思维、辅相思维
第十六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近现代处境与价值
一、中国近现代三种力量对百年文化历史的形塑(重点与难点)
1.文化保守派:对传统文化全盘肯定;
2.文化改良派:传统文化优劣互有;
3.文化革命派: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价值问题
1.当下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两种基本对立的立场:文化批判与文化守护;两者的互为前提;健康社会文化格局:文化批判与文化守护同存并峙,互相砥砺激荡,互相深化提升。
2.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西方文化主导的全球化的利弊;全球化多元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文化对西方近现代文化发展的作用;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具有的价值。
六、评价方式与成绩
总评构成(X) | 评价方式 | 占比 |
X1 | 论 文 | 60% |
X2 | 平时作业 | 30% |
X3 | 出 勤 | 10% |
撰写人:赵娟 系主任审核签名: 沈树永 审核时间: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