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2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发布者:赵艳秋发布时间:2023-02-27浏览次数:363

SJQU-QR-JW-026A0

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ao Ze-dong’s  Views  And  Systematic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110022

课程学分:3分】)

面向专业:【本科所有专业】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必修课】

开课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使用教材:

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修订版】

    参考书目:【《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课程网站网址:

 【http://gench.fanya.chaoxing.com/portal

先修课程: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A2110014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A211001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21100013)】

二、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时代化为主线,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选课建议

本课程性质为通识教育必修课,适合所有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建议二年级下学期学习。


四、课程目标/课程预期学习成果

序号

课程预期学习成果

课程目标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

教与学方式

评价方式

1

LO112

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能够应用书面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法:专题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视频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网上自学

随堂考试、作业成绩

2

LO511

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形式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点,给出需要学生调查研究的社会实践选题,要求学生以团队协作的形式组成社会实践小组,通过社会实践寻找真知,最后形成社会实践的成果。

社会实践成果

3

LO713

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和自觉参与社会活动的责任感,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

在社会实践选题中专门设置“志愿者服务心得体会”的内容,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奉献他人,以自己的所学和才干回报社会。



社会实践成果



4



LO714




在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理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课堂讨论、情景剧和课前演讲选题中设置“我心中的思政课”为主题,指导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调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机考、演讲并进行作品展示

五、课程内容/课程目标


()教学体系及教学重难点

单元

课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逬程与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与“四个成就”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主要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第一单元: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近代中国国情;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三大法宝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含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初步探索经验教训与意义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第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二)教学目标

序号

内容单元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

导论

1.理解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时的必然性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提升运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2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3.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掌握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原则方法,自觉抵制“非毛化”错误思潮,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牢固树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不可动摇,使其内化为行动和思想的自觉。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主要依据

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

4.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提升学生学党史、悟思想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对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做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不断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

2.体会中国新道路探索之艰辛与曲折,从而“牢记初心,不忘使命”

4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把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过程与内涵

3.掌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提高学生在历史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懂得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的必然性,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5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意义

3.理解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能根据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的分析思考,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能够明白和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相信我们党是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条件与过程

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增强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7

邓小平理论

1.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精髓

2.理解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3.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运用邓小平理论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习邓小平创新思维,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体会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

2.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3.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提高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学习、工作、生活的能力。

1.养成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

2.使学生从内心真正认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9

科学发展观

1.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掌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学习、工作、生活的能力。

使学生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1. 实践环节各阶段名称及基本要求


序号

各阶段名称

主要内容

天数/周数

备注(学时)

1

布置实践

《概论》课堂实践教学主题为“二十大精神进思政课堂”演讲,教师布置任务,讲解选题,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实践教学

1

0.5

2

实践准备

组建团队,确定选题,商讨实施方案

2

0.5

3

实践调研

各小组按实施方案展开讨论、搜集资料

3

4

4

撰写讲稿

根据资料撰写课堂实践讲稿并制作PPT

4

2

5

成果公开展示汇报

小组公开展示实践成果,并上交讲稿或PPT

5周至第8

1



合计


8

七、评价方式与成绩

总评构成(1+X

评价方式

占比

1

期终考试

40%

X1

一次课堂测试(纸质版)

20%

X2

社会实践(电子版)

15%

X3

课堂表现

10%

X4

在线学习与互动讨论

(学习完成度占5%,互动情况及质量10%

15%



撰写人:包仕国   系主任审核签名:沈树永       审核时间:20231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