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李玢教授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设计

发布者:赵艳秋发布时间:2022-11-25浏览次数:10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社会实践微电影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浦东30年发展历程》(广告2班徐祎小组)

  1. 理论探讨: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说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1. 理论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既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又讲“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两个“最大的政治”是相通的、统一的。在发展民生中赢得民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都是紧紧依靠人民不断创造伟业。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然而,民心何以向背?民心所向绝不是无缘无故的。人民群众最朴实、最讲实际,总是从现实利益中酝酿出感情,从直接感悟中升华出理性认知。“民以食为天”,这个“食”在古代就是“吃”饱肚子,在当今也可以指代“民生”。“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关乎我们的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关乎我们政党的合法性和公信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实践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突出的位置。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回首过去,我们党在实践中坚持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动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升。而今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这极大赢得了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支持,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环顾当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对分易讨论: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四、小专家讲:“喜庆二十大,我讲讲民生新成就”。


  1. 总结

为民造福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探讨就更加理解党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群众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