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1学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

发布者:赵艳秋发布时间:2022-10-10浏览次数:3967

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与法治】

Thought Morals Accomplishment and Basic Law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110014

课程学分:3学分

面向专业:全校各专业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必修课

开课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使用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教育部统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218

线上课程:【智慧树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网站: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2101660#teachTeam

二、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法律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我国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和提升实践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选课建议

本课程适合在大学专科、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四、课程目标/课程预期学习成果

序号

课程预期

学习成果

课程目标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

教与学方式

评价方式

1

LO112


1.能够应用口头及书面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布置社会实践作业,学生结合知识点以理论指导实践,形成有自己观点的实践论文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教师给出问题和资料,学生运用课程理论进行讨论。


2

L0411


1、遵守道德规范,有良好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

以案例讨论引入教学内容,学生运用课程理论进行讨论,发表观点并从中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

综合表现


2、遵守校纪校规,遵守法律规范,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与知识讲解进行解读,使学生对法律知识有基本的了解,树立法治意识

综合表现


3

LO413


诚实守信:为人诚实,能够信守承诺,尽职尽责。

教师通过视频和案例分析讲授理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以诚信的标准要求自己,如考试不作弊,简历不掺假。

综合表现


4


L0412

爱岗敬业: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能够学习和社会实践

教师通过视频和案例分析讲授理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

课堂讨论

5

LO711

爱党爱国: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及发展现状,构建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

教师通过视频、图片和案例分析讲授理论,学生分组进行课堂演讲,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国家安全等问题,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智慧树学习


五、教学要点

 第一单元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教学要点:帮助大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明确的成才目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教学重点:1.了解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3.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教学难点:1.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雷锋精神融入点:雷锋对自身的人生规划。

劳动教育融入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青年大学生国之栋梁,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应当胸怀报国壮志,明确使命担当,不断增强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培养目标(知识/能力/价值)

预期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识课明务

 大学之道

 感恩教育

历史责任

  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解中国梦对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凝聚

2、了解我校的校训与校园文化特色,从感恩父母出发,树立责任意识

3掌握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与方法、理解道德修养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以及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

课堂讨论

课后作业


 第二单元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教学要点:深刻理解人的本质和社会的本质,科学地理解和处理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确立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人生观;理解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端正人生态度;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努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综合以上内容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各方面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和处境,成就出彩人生

 教学重点:1、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3、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4、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5、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2、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3、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人生环境。

 雷锋精神融入点:雷锋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劳动教育融入点:反对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大学生要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成就出彩人生。

培养目标(知识/能力/价值)

 知识点/能力标准

预期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1.  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审视自己的理想、人生意义和价值追求,珍爱生命,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以积极、健康、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与挑战,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2.  能够协调自我的身心关系,协调自我与环境、他人、社会的关系,能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合理而科学的确定自己的人生理想,追求理想人格,抵制社会各种不良诱惑,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仰。

  3. 能够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非主流的、错误的甚至是腐朽的价值观有理性的认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对分易问题讨论


 第三单元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要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自觉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正确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能够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适合个人发展的学习、生活、职业及社会理想,综合运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化为现实。

 教学重点: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3、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教学难点: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2、理想化为现实的条件。

 雷锋精神融入点:雷锋的理想信念。

劳动教育融入点:理想化为现实的条件。理想的实现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唯有通过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才能通往理想彼岸。当代大学生应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相结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精彩的人生画卷。

培养目标(知识/能力/价值)

 知识点/能力标准

预期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树立理想信念

化理想为现实

  1.  认识理想信念在自身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

  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

  3. 科学规划个人发展目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化为现实。

 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

课堂讨论

社会实践


 第四单元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教学要点:通过学习,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理想信念与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能够运用爱国主义的内容和内涵分析评价当前的国家发展与国家关系中的热点问题;深入认识爱国主义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履爱国主义行为,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优良传统;2、大学生应当怎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怎样做一个做忠诚的爱国者;3、如何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教学难点:1、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2、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条件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3、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4、弘扬爱国主义为什么要增强国防观念。

 雷锋精神融入点:雷锋的爱国主义精神。

劳动教育融入点:改革创新精神。大学生要牢记使命担当,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战,增强改革创新的本领,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把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上,在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培养目标(知识/能力/价值)

 知识点/能力标准

预期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如何爱国

  1.  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物质

  2.  正确理解、认识、分析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提高大学生辨识爱国主义问题上流行的几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3.  培育、端正、巩固、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归属感、认同感,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尊严感和荣誉感。

  4.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增强爱国主义的责任意识,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践行理性爱国,爱国也需遵纪守法。

 影视解读

 课堂讲授

 热点分析

小组讨论

 课堂作业

课堂讨论


 第五单元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教学要点:通过学习,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与道义力量;能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发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社会热点问题,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实践者。扣好人生的扣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严于律己,精益求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则。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2、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3、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教学难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与道义力量;2、大学生如何扣好人生的扣子。

 雷锋精神融入点:雷锋高尚的道德情操

劳动教育融入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涵养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恪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培养职业操守,提高职业素养。

培养目标(知识/能力/价值)

 知识点/能力标准

预期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价值观自信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2、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与道义力量

3、能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发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社会热点问题

4、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严于律己,精益求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则

 案例分析

 课堂讲授

 热点分析

小组讨论

 课堂作业

课堂讨论


 第六单元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教学要点: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运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能正确分析评价当前与道德建设相关的社会问题。

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自觉运用社会公德规范,帮助大学生树立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的意识,运用社会公德规范努力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理解职业生活的本质内涵,把握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主要法律的基本要求,努力培养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运用就业理念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创业观,自觉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在实践中锻炼成才;摆正爱情在人生发展中的位置,知道婚姻与家庭的关系,运用相关知道自觉遵守婚姻家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在实践中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1、道德的功能与作用;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3、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4、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实践与养成。

 教学难点: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2、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3、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雷锋精神融入点:雷锋高尚的道德情操,雷锋的道德实践。

劳动教育融入点: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核心。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每个劳动者和建设者都在辛勤地为社会、为他人、为自己劳动,他们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之分,要尊重每一位普通劳动者和建设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培养目标(知识/能力/价值)

 知识点/能力标准

预期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道德传承与实践

  1.  理解道德的含义、道德评价和规范的对象及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2.  能够正确地进行道德的思维和道德判断,正确对待道德冲突并做出合理的选择。

  3.  能够以客观、积极、正面的态度评价和对待社会道德问题,增强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提升对社会的信心。

  4. 独立进行道德的思维和道德判断,妥善处理自身与他人利益的冲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

热点讨论

课堂作业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  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  努力培养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

  3.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创业观

  4. 摆正爱情在人生发展中的位置,自觉遵守婚姻家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

 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社会实践


 第七单元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教学要点:了解法律的本质、特征产生与发展,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况,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运行机制,掌握我国宪法和其他部门基本法的主要精神和内容,树立法律意识和增强法律素质。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运用法律内涵养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学生在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法律知识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律已,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1、宪法的内涵,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与意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3、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4、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难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与意义;2、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3、如何正确理解和正确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

劳动教育融入点:引导大学生掌握与将来工作岗位及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如 《劳动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会法》等法律规范,让他们熟悉这些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守住法律底线,逐渐提高法治思维水平,培养法治思维方式,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培养目标(知识/能力/价值)

 知识点/能力标准

预期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概况基本运行机制

1、宪法的内涵,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2、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与意义。

课堂讲授

课堂提问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1.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运用法律内涵养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

  2.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课堂讲授

课堂提问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1.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2. 如何正确理解和正确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

课堂讲授

课堂提问


六、网络课程及时长

绪论

0.1圆梦新时代

0.1.1圆梦新时代00:14:45

0.1.2如何适应大学生活00:16:42

0.1.3大学的精神气质00:26:02

0.1.4理想的大学是怎样的00:14:30

章测试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1.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1.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00:09:39

1.1.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00:11:04

1.1.3人生观与世界观00:08:16

1.1.4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00:08:21

1.2正确的人生观

1.2.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00:08:13

1.2.2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00:10:18

1.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3.1成就出彩人生00:08:39

章测试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2.1理想、信念、信仰的内涵及重要性

2.1.1理想、信念是什么00:22:06

2.1.2信仰的内涵及重要性00:06:50

2.2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2.2.1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00:08:46

2.3马克思成为伟大思想家的轨迹

2.3.1青少年时代的理想00:10:44

2.3.2为人类的解放所做出的牺牲00:07:51

2.3.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00:15:43

章测试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3.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3.1.1重精神——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00:10:06

3.1.2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00:10:20

3.1.3中国梦需弘扬中国精神00:06:14

3.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3.2.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00:05:42

3.2.2为什么要爱国00:16:11

3.2.3怎样爱国00:10:06

3.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3.3.1创新创造——民族禀赋00:06:53

3.3.2改革创新——时代要求00:06:51

3.3.3改革创新生力军——大学生00:09:22

章测试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4.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00:09:05

4.1.2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00:11:20

4.2坚定价值观自信

4.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00:07:56

4.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00:09:45

4.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00:11:09

4.3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4.3.1扣好人生的扣子00:07:46

章测试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5.1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5.1.1道德及其变化发展00:11:54

5.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5.2.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00:09:16

5.2.2发扬中国革命道德00:14:37

5.2.3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00:06:30

5.3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5.3.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00:07:28

5.3.2社会公德00:08:39

5.3.3职业道德00:19:22

5.3.4家庭美德00:10:23

5.3.5个人品德00:08:16

5.4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5.4.1向上向善、知行合一00:07:43

章测试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6.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6.1.1法律及其历史发展00:14:28

6.1.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00:09:42

6.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6.2.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00:14:26

6.2.2我国的法律部门00:15:23

6.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6.3.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00:08:56

6.3.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00:11:50

6.3.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00:16:04

6.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6.4.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00:08:32

6.4.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下)00:11:56

6.5培养法治思维

6.5.1法治思维及其内涵00:25:05

6.5.2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00:09:34

6.5.3怎样培养法治思维00:04:52

6.6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6.6.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00:07:31

6.6.2依法行使法律权利00:06:22

6.6.3依法履行法律义务00:04:20

章测试

七、实践环节各阶段名称及基本要求

 列出实践环节各阶段的名称、实践的天数或周数及每个阶段的内容简述。

序号

各阶段名称

主要内容

天数/周数

备注(学时)

1

实践准备

组建团队,确定选题,商讨实施方案

3周至第4

2

2

实践调研

各小组按实施方案展开调研实践活动

5周至第10

8

3

撰写实践报告

根据调研资料撰写实践报告和个人小结

11周至第12

2

4

总结交流

各小组总结交流,上交实践报告

13周至第14

4



合计


16

八、评价方式与成绩

总评构成(X

评价方式

占比

X1

课后作业(感恩信)

15%

X2

线上网络视频课程(智慧树课程学习

15%

X3

综合表现(综合表现

40%

X4

社会实践

30%





考核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

低于期望

符合期望

超越期望

课后作业(感恩信)

能按时完成作业,认同学校的感恩理念,感恩父母、回报社会、奉献国家,对自我的大学生活有明确的目标并进行良好的规划及认真践行。

不能完成作业或作业拖拉、敷衍;对主题作业不认真对待,未经思考草率完成,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对未来规划不明确。

能按时完成作业,认同学校的感恩理念,感恩父母、回报社会、奉献国家,对自我的大学生活有明确的目标并进行良好的规划及认真践行。

认真及时完成作业,对感恩理念有自己的认知与理解 ,树立远大理想与崇高信念,科学地规划学习生活并认真践行。

网络视频

课程(网络视频+网络讨论)

完成网课视频观看,并完成相关测试点。并参加网上讨论。

没有完成网课观看,没有完成相关测试点测试。没有参加网上讨论。

完成网课视频观看,并完成相关测试点。并完成网上讨论。并参加网上讨论。

完成视频观看,观看时间均匀分布。测试点题目全部正确。并参加网上讨论。积极参加网上讨论。

综合表现(课堂表现+辅导员测评)

能够按时出勤,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加讨论发言。

辅导员测评符合《上海建桥学院学生手册》德育分评分标准。

有无故缺课行为,上课态度不认真,对课堂讨论等参与度不高。

不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公益活动等,不能很好地遵守校纪校规。

能够按时出勤,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加讨论发言。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公益活动等,很好地遵守校纪校规。

按时出勤,上课选择前面的座位,经常参与课程互动,积极讨论发言,观点鲜明且价值导向正确。

在社会活动、公益活动中表现突出,获评优秀;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在班级、学校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社会实践

能够围绕选题自行组织资料查阅、选题调研、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要求;将课程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对选题进行深入调研,反映真实情况并能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研讨,提出建议与对策。

  选题消极,理论脱离实际;不能如实反映某个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没有进行社会调查工作;结构不规范,内容贫乏,语言不流畅,词不达意。字数不符合要求。

选题具有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如实阐述某个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实际进行了社会调查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措施和方案;报告结构比较规范,内容充实,语言流畅。

报告选题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全面如实阐述某个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实际进行了社会调查工作;现象分析的非常深刻、翔实问题解决措施和方案非常合理、到位;报告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报告语言非常简洁流畅,叙述非常清楚明了。字数符合要求。


 撰写人:李兰  系主任审核签名:沈树永 审核时间:2022930



《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

1、制订本大纲,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2、在教学改革中,把实践教学纳入整个教育改革,其目的是深化课堂理论教学,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

3、在实践教学中,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4、通过实践教学,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的要求

  本课程社会实践教学包括“选题——实践——论文成果——小组交流”四个主要环节,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际调研,运用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能力。总的要求是:

  第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观点指导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努力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能力。

  第二、学生从开始社会实践选题、成立社会实践课题小组,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和指导老师全程跟踪指导,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撰写调研报告或实践论文。

  第三、社会实践课题要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主题,最终完成的实践成果要以本课程学科理论为支撑。

  第四、成绩评定由社会实践过程评价、实践成果评阅等方面组成。

三、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社会实践以分组调研的方式来进行,老师提供实践参考课题,学生可按自愿组合的原则形成学习小组(每小组人数5-10人),每个学习小组推选出12名课题负责人。根据学习小组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定一个研究课题(一般不鼓励自拟题目),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每个学习小组的课题研究计划包括课题名称、大纲、人员分工和进度等。整个活动在任课教师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进行。教师通过与课题负责同学的及时沟通、联系,进行指导和管理。

四、社会实践成果考核要求

1、实践课题调研要求每个学习小组上交项目登记表,要求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并在报告中附上每一位成员承担的任务和完成情况说明,还要求在报告后附上调查问卷样本及统计数据分析说明。调研最终成果要求调研小组交一篇相关调研报告及报告PPT,字数不少于1500字。

2、要求递交实践报告的同时,提供亲自参加课题调研实践的证明材料,证明材料包括实践时拍摄的相关照片、实践单位提供的书面证明等,把证明附在实践报告后面,或根据需要穿插在报告中。并将此作为评分的依据之一。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