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在线教学实施方案
(一)学习平台:
超星尔雅网址:
https://mooc1.chaoxing.com/nodedetailcontroller/visitnodedetail?courseId=201789979&knowledgeId=128210145。
(三)开课时间和时数:2020年3月9日,第1至6周,12次课,共计24学时。
(四)任课教师任务:
建立学生线下学习微信群或者通过对分易指导学生学习。教师每周布置学生讨论题目,学生回答问题,记作平时成绩。教师布置学生在线学习进度,监控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完成线上学习内容和线上讨论及作业;回答学生在论坛、班级群里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与学生互动。
(五)学生学习进度安排:
课次 | 学习 内容 | 慕课视频内容 | 讨论题目 |
第一次课 | 导论 | 1.毛泽东为什么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质? 3.如何理解习近平新冠疫情防疫期间的讲话精神? | |
第二次课 | 导论 |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1.6开设《概论》课的目的 |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各自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如何? |
第三次课 |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2.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 2.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 2.3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4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2.5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2.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
第四次课 |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2.6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2.7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特点 2.8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9 不同时期领导人对毛泽东的评价 2.10 习近平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 1.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在哪里? 2.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 |
第五次课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3.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3.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3.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3.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吗?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不同? |
第六次课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3.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3.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3.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3.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 1.为什么说“一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都是错误的 2.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第七次课 |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4.1 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4.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4.4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 1.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社会体系?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
第八次课 |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4.5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6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4.7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与偏差 4.9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1.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特”在哪? 2.对社会主义改造如何评价? |
第九次课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1.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取得哪些重要理论成果? 2.如何理解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关系? | |
第十次课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5.4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5.5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 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取得的理论成果有何现实意义? 2.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
第十一次课 | 邓小平理论 | 6.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6.2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6.3 社会主义理论本质的产生 6.4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6.5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意义 6.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关系? 2. 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
第十二次课 | 邓小平理论 | 6.7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一) 6.8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二) 6.9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 6.10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四) 6.11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 1.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科学体系吗? 2.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
说明 | 第五周为第一次随堂考试: 论述题(两题任选一题): 一、按照中华民族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逻辑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二、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依据。 学生交电子版作业,文件名为班级/学号/姓名;教师统一格式。 |
(六)考核方式:
总评构成(1+X) | 评价方式 | 占比 |
1 | 闭卷计算机考试 | 40% |
X1 | 二次课堂测试 | 20% |
X2 | 社会实践 | 20% |
X3 | 课堂表现 | 5% |
X4 | 在线学习与互动讨论 (学习完成度占5%,互动情况及质量占10%) | 15% |